一页纸的介绍

English version 注:应朋友的建议,写一篇一页纸以内的对网站的介绍。帮助大家上手了解本网站。我当然一直相信好的设计不需要文档,用户会被自然的导入。不过目前由于网站主要在功能开发上的任务还比较重,还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做界面的设计。而且本网站又是在一个全新的领域,用户以前完全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目前来看,还是需要这样的一页纸的简单的介绍。 网站目前对IE浏览器不支持,其他浏览器应该都没有问题。最佳效果应该是chrome和firefox。建议将浏览器放大一级浏览。 来本网站做什么? 你登录后的主页即是你的便条页面,你可以在那里记录你每天学到了什么。另外,去新用户帮助, 照里面所说的,把“添加一个网址”和“添加一个网摘”两个链接拖到你的浏览器的标签栏里去成为两个按钮,供你在浏览网页的时候收集网址和做摘录。便条,网址和网摘都可以被打包成知识包。另外你还可以做标签树(即知识树)来帮助你访问你所记录的笔记。你可以分享你记录的笔记,知识包,和标签树。你可以把他们一键分享到你的新浪微博,豆瓣,腾讯微博等平台上。或者在知乎回答问题时,附上相关的笔记和知识包作为背景知识。如果你喜欢写博客,还可以把一个知识包写成博客文章,知识包帮助你收集在某一领域的体验,汇集成文,并一键发布到各大博客平台(博客的一键发布暂未完成)。如果你认为你积累的知识足够全面成熟了,你还可以用它们来开课教学生。或者你可以加入你感兴趣的学习小组和其他朋友一起来学习和探索知识。 只要动起手来开始记录每天所学,做着做着就会都明白的。不用怕记录了不重要的东西,系统的一大功能就是帮助你快速过滤掉那些知识性不强,以后都不太用得上的东西。学习本身就是不断的去除很多不重要的东西。 类比于微博,微博只是去和大家说话,社交。说出去的话积累多了你也不会去看,也很难再去浏览。但是知识是需要反复回顾总结形成新的知识指导自己的行动的,所以你在记录知识的时候应该有个意识,就是这个被记录的东西应该是自己以后经常会用到的(当然,笔记本也帮助你过滤掉很多当时你认为重要但事后发现并不重要的随机的想法)。而作为知识,必须多一些结构性的东西,就是标签和重要性。笔记本帮助你通过简单的编辑功能,逐步形成结构,有效的完成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有了这样的结构,你可以去打包或建标签树。去做许多和知识有关的事情,比如分享,发表,教学。所以笔记本比微博更富于知识性。你在记录便条时,如果对于什么是知识性的便条有困惑,建议你看看李开复博士的微博,开复的微博是很富有知识性的微博,你多浏览一下,可能就会对如何记录知识性的微博(便条)有些感觉了。如果大家经常收藏微博,收藏多了以后是不是就很难去浏览了呢?知识性的东西就是你要经常去回顾,评价,和改变的东西。 这篇文章应该能更好的帮助你掌握如何记录自己的知识: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这篇关于笔记本的三个入口的文章,应该能很好的帮助大家认识笔记本。 官方博客,即本博客。 这是网站文档: 这是最近给厦门五齐学校上的网络课,其中附件里是每次上课的记录。 这里是一些比较大的知识包: 关于学习 关于“想” 这里是所有的包知识包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知识的组织。标签树,让用户可以轻松组织自己大脑的结构,提供一个自上而下的知识树,方便即时访问到自己的知识。比如本人的标签树。在标签树里浏览每一个标签下的笔记会采用相关性排序的算法把最相关的笔记找出来(目前看相关的笔记需要登录)。 本网站所要支持的学习和教学是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 + 基于重要体验的教学。即生活中的连续性的学习。 我希望未来的学习是学习者自己在生活中利用各种环境和资源去学习,可以去学习比现有的大家概念里的学习更加丰富的知识,学习者间互相的交流所学到的东西,老师给与指导的时间和学生自学的比例不应该低于1:6的比例。老师更多的是帮助找到比较合适的书籍,以及在方向和学习计划上做一些指引,减少一些学生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曲线。所以对老师的专业水平要求更高,对老师备课和管理课堂的水平要求低很多。而这整个学习教学过程可以围绕笔记本来进行。 给厦门五齐学校上的基于重要体验的教学(在软件支持上还会有更多的支持,比如在一个知识包上的象google+一样的hangout,所有的讨论记录都会附在该知识包后面)只是知识引擎的一个应用。我觉得知识引擎这个词应该能够比较形象的让大家了解这样的软件对知识社会起到的作用。 对行业的意义。简单的说,我们需要给学生能够有效的进行在生活中进行连续性学习的工具,给真正有知识的专家们能够轻松有效的指导学生的工具,需要更好的建立公共知识的工具,需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到有实际社会意义的项目中去,并从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和贡献(就象开源软件一样),建立自己的资历库。 这所有的都还是实验,有很多的实验要做。 网站准备和瓦克星项目一样自身成为一个教育网站。就是大家通过参与这个项目来学习本项目所设计的所有知识,包括学习,教育,知识管理,意识,编程等。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加入进来。 国际上类似的项目。 我做这个项目,是希望即使对于学习能力很强的人也能够用这样的网站来更好的学习,而不是其他做教育的针对的对象都是本身就很缺乏学习能力的人。另外就是希望各行各业的优秀的专家能通过这样的网站来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就可以在网上轻松的教很多人,并且可以教一些很难的东西。再就是希望普通人能够通过这样的工具来很快的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锻炼反思和抽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在生活中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现代教育的根本问题是脱离生活,学习和生活严重脱节,我们致力于让学习回到生活中去。

此条目发表在文档, 用户使用手册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 + 二 =